电影《流浪地球》发布科幻特辑郭帆导演重品质搭建100000延展平米实景
《流浪地球》行星发动机
11月14日,科幻冒险电影《流浪地球》发布科幻特辑。特辑中制片人龚格尔向大家讲述了影片筹拍、特效制作等从无到有的“心酸”历程。3000张概念设计图、8000张分镜头画稿、10000件道具制作、100000延展平米实景搭建……一个个真实的数字见证了《流浪地球》的诞生过程,也一步步将存在于大家脑海中的宏大想象变为现实。这一系列耗费心血的筹备和高标准的工业化流程要求体现了影片的用心程度,也让许多观众对成片效果大呼期待。《流浪地球》已正式定档2019年大年初一,这部中国真正意义上的科幻电影即将登场。
3000张概念设计图
摸着石头过河 探索高标准工业化流程
特辑中首先介绍了影片拍摄中的一个巨大挑战,即可参考的内容少,一切都要从零开始。对此视效总监丁燕来直呼“恐怖”:“剧本里好像没有什么是可以拍到的,也没有什么是可以直接用的。”也因此他们画了3000张概念设计图,这其中包括行星发动机、地下城、运载车等所有场景的细节构思。随后根据概设图他们又画了8000张分镜头画稿,特辑中郭帆导演在分镜中调整和标注顺序,密密麻麻的分镜图印入眼帘。
特辑中用浓重的笔墨展现了行星发动机的诞生过程。据原著描述,行星发动机的直径多达十几公里,难以想象的庞大全貌让人充满好奇。而为了呈现这一奇观,美术团队设计了十几版不同方案,从线稿到上色、动态预览,再到特效实现。美术指导郜昂介绍到:“国内制作上的难度在于说落地,其实每一个场景都是我们之前从未见到的。发动机这部分我们最终定下的这一版是最符合力学支撑结构,最能展现发动机体量感的设计。”
道具也是影片的一大难点。郭帆导演介绍到:“影片中所有的道具,几乎没有哪件是可以直接买到的。”也因此剧组耗费了大量时间和精力制作了10000件道具来满足拍摄的需求,导演更是亲自上手测试道具,调整细节。
100000延展平米实景搭建
一步一个脚印 呈现超想象宏大世界观
科幻电影从想象到落地执行的过程中有着数不清的难题。为解决中国科幻电影在科学设想和世界观构建方面相对薄弱的问题,郭帆导演专门邀请了四位中科院科学家一同探讨,并最终建立了一套严谨的世界观。为了将想象落地,呈现原著中描绘的场景,剧组进行了100000延展平米实景搭建。从整体结构设计到场景搭建细节全部都精益求精。
影片中太空舱的搭建便是一个极大的挑战和尝试。美术指导郜昂介绍:“我们搭建的太空部分的场景,国内还没有哪个电影能做到这么大体量的空间站的置景。”太空部分场景的设定与地表既要保证明显的不同,更具科幻质感,同时也要保持与地表在视觉上、色彩上的呼应。
特辑中首次曝光空间站内景,可以看到在影影绰绰的光线下休眠舱、显示屏、以及各种设备质感十足,愈显神秘恢弘。内部细节的巨细靡遗展现了影片精工细作的工匠精神,饰演刘培强的吴京在谈到自己看到太空舱时的感受表示:“以前从来没有人敢想过这些东西,但现在可以光凭想象,就建成了这么大一个太空站拍摄基地,很让人佩服!从中能看到我们对于未来的向往,对于科幻的向往。”
4年筹备拍摄
不求快但求准 中国科幻电影来了
电影《流浪地球》筹备及拍摄历经四年,在这个过程中制片人曾一度“绝望”表示:“做了科幻电影才知道,有些问题真的不仅仅是没有钱这么简单”。《流浪地球》的原著作者及影片监制刘慈欣老师也表示:“科幻其实更适合于画面而不是文字来表现,但科幻小说里的一句话要变成画面需要密集的创意,这个其实拍摄起来是很艰难的。”
郭帆导演认为中国科幻电影的文化内核和美学呈现必须是中国的,这样观众才会认同并产生共鸣。他始终在追求用中国人的方式,去打造中国自己的科幻电影,尽管这个过程非常艰难。正如他说:“你要想得到未曾拥有的东西,就必须要做未曾干过的事情。” 刘慈欣老师曾评价郭帆导演:“他对科幻有情怀,而且对科幻的理解,包括对科幻如何与电影结合的理解很深,特别是一个很宏大的科幻设计如何把它和中国的文化、中国的国情结合起来,他有很深刻的见解。”
电影《流浪地球》由中国电影股份有限公司、北京文化、登峰国际和郭帆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出品。优酷电影有限公司、中青新影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北京耀莱影视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北京国影纵横电影发行有限公司、上海电影有限公司、新疆华夏天山电影院线有限责任公司、北京聚合影联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嘲风影业有限责任公司和北京自由酷鲸影业有限公司联合出品。影片讲述了太阳即将毁灭,人类即将踏上征程,开启“流浪地球计划”。影片将于2019年2月5日正式上映,大年初一,冒险一搏!
《流浪地球》上海奥运大厦《流浪地球》运载车郭帆导演分镜图前工作《流浪地球》太空舱评论
- 评论加载中...